日前,哈医大二院普外科七病房(肝胆胰外科、腹腔镜微创外科)主任孙世波教授团队与住院处超声科主任周显礼教授团队联合,成功为一位肝癌患者进行了超声引导下荧光腹腔镜下切除肝中静脉的扩大左半肝切除术,将位于肝脏左内叶,与门静脉左支、肝中静脉关系密切的直径六厘米大肿瘤完整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第一天可以离床下地活动,无任何并发症,恢复良好。 哈医大二院普外科七病房主任孙世波教授(左2)带领陈晓宁副主任医师(右1)等完成超声引导荧光腹腔镜下切除肝中静脉的扩大左半肝切除术 今年54岁的王先生(化姓)身体状况很好,喝酒是他唯一的爱好,每天要喝4两白酒。最近半个月,他突然感觉右上腹有饱胀的不适感,吃了助消化的药,都没有明显好转,他在家人陪同下来到了哈医大二院。经过全面检查发现,王先生患有乙肝,肝脏左内叶有一个约6cm*5cm的肿瘤,肝中静脉根部受到肿瘤挤压,偏向了右侧,并且肿瘤与门静脉左支关系密切,需要手术切除肿瘤。 王先生对开刀手术十分抗拒,想要寻求对身体伤害最小的手术方式。了解到王先生的情况后,孙世波主任带领团队对手术方案进行讨论,决定为其实施腹腔镜下肝肿瘤切除。 孙世波教授介绍,为保证手术的精准和安全,在术前进行了肝脏三维重建,精确计算了肝脏各段的体积,经过详细评估后,为求根治,避免肿瘤破损,所以需要切除肝中静脉,行扩大左半肝切除术,即需切除约42%的肝脏,保留58%的正常肝体积。同时,还进行了吲哚箐绿清除试验,发现患者可耐受最大切除肝体积为60%,由此证实了手术方案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术后患者肝功能储备可以满足正常生理需求。 他强调,术前检查已发现肿瘤与门静脉左支、肝中静脉关系密切,术中需要用超声来辨别肿瘤与肝内脉管结构,并在超声下进行标记,尤其要标记肝中静脉在肝表面的投影,从而确定肝切除的右侧界面,确保手术更加精准、安全。术中超声+荧光染色,双重定位护航手术顺利进行。 经过术前缜密的准备后,孙世波教授联合住院处超声科主任周显礼教授团队如期举行了超声引导荧光腹腔镜下切除肝中静脉的扩大左半肝切除术。孙世波教授带领陈晓宁副主任医师、孙泽宇住院医师等,离断了肝周韧带,完成了肝脏的游离;超声与荧光联合定位了肿瘤位置及所在肝叶,超声引导下标记了肝中静脉等脉管结构在肝表面的投影,根据投影及超声,确定了最终的切除界限;之后分离第一肝门,结扎肝动脉、门静脉左支后,按照切除界限,采用独特的“小步快走”手法,精准的“考古式”肝实质离断技术,顺利将肝肿瘤完整切除。 吲哚箐绿荧光染色,准确定位肿瘤位置 周显礼主任指出,以往超声探头比较大,无法通过腹腔镜下trocar孔,进入到腹腔内。而此次运用的特制探头,可以直接在腹腔镜下顺利进入腹腔,更加直观和准确定位肿瘤位置,为手术方案的实施提供保障。 手术顺利进行,术后第一天,王先生便可离床下地活动,术后第二天就可以正常进流食了,无任何并发症出现。 术前对肝脏情况进行三维重建,黄色为肿瘤 陈晓宁副主任医师表示,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已被外科学界广泛认可。该技术与传统开腹相比有着几大优点,一是由于腹腔镜具有放大效果,通过腹腔镜显示,对于较深位置的肿瘤、肝内脉管结构的辨别更加清晰,手术更加精准;二是,二氧化碳气腹联合麻醉科的控制中心静脉压,可以很好的控制出血,依据科室手术经验,技术水平足够的情况下,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出血更少;三是,术后并发症几率降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平均术后住院时间约五天。 6cm*5cm的肿瘤完整切除 据了解,哈医大二院肝胆外科、胆道腹腔镜外科自2002年就开始开展腹腔镜下肝胆胰手术,腹腔镜技术储备充足,2015年开始,该科室逐步开展了腹腔镜下各种复杂肝切除术,至今该技术已完全成熟,并且科室率先应用了荧光腹腔镜,并总结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荧光腹腔镜用于肝切除的知识与经验,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更多患者受益。